癌症患者会经历的四个心理阶段(家属必读)
在很多人眼里,癌症是厄运的开始。人没死心也死了,即使他们能配合治疗,他们大多是半信半疑的。殊不知,如果我们作为家属或医生,能够及时帮助患者平静下来,也许奇迹就会发生。
一般来说,在癌症之后的初期诊断阶段,患者会经历这四个心理阶段:
第一阶段:恐惧期。
相信有很多人会以为,只有在确诊患癌后患者才会出现心理压力,但其实这是个误区,要知道,癌症的诊断是不能马上就能明确的,从“怀疑患癌”的那一刻起,患者的心理就已经出现变化,当确诊后,这种心理变化则会被彻底“放大”,紧张、焦虑、恐惧就会如决堤的江河一发不可收拾,甚至出现心慌、眩晕等不适反应,直至把患者拖进死亡的深渊。
第二阶段:怀疑期。
当重大事件发生时,从最初剧烈的情绪波动之中冷静下来之后,我们最常见的反应是“这是真的吗?”癌症患者也不例外。
这个时候,病人会怀疑医生诊断的正确性,病人和家属会到各个医院,试图找到一个能否定癌症诊断的医生。
第三阶段:愤怒-沮丧阶段。
到处求医后,在癌症诊断之后,患者的情绪可能会变得烦躁、愤怒,还可能伴随着抑郁和悲伤。
有些病人甚至感到绝望,有自杀的念头或企图自杀。
第四阶段:接受适应期
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,患者慢慢开始“认命”,但很难恢复到病前的心理健康状态,常常进入慢性抑郁和痛苦。
在治疗阶段,常因治疗引起的副作用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影响。严重的不良反应也会使患者对化疗产生抵触情绪,增加对疾病的恐惧和无望感,使患者感到不安和抑郁。长期持续化疗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、人际关系和行为模式产生不良影响。
如,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和皮肤粘膜损害会使患者感到恐惧和焦虑。手术(乳房切除术、结直肠瘘等)引起的脱发或外观改变会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,患者也会变得不愿意与人交往。
据研究数据显示,我国癌症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54.9%,而健康人群仅为17.5%。
尤其是之中晚期癌症转移和癌痛患者更容易产生恐惧、紧张、烦躁等,对治疗失去信心,消极等待死亡。
其次,癌症治疗时间长,费用高,担心加重家庭负担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。绝望和频繁的死亡感会造成极度的心理恐惧,患者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,而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也会形成恶性循环,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,甚至会加重病情,导致患者无法坚持治疗...
因此,小编认为,要想战胜癌症,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它,尽量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。医生和家属都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,积极沟通,必要时运用有效可行的自我评估工具进行自我评估或医生评估。
一旦发现心理问题,千万不要选择忽视或对医生隐瞒,尽早介入才是正确的做法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shopluecity.com/kangfuzhinan/20221209144433-42736.html
400-700-2099
010-80745337
<>